【律师在线】商标“撤三”重磅升级:举证责任加重,恶意申请全面受限——最新审查要点全解析
一、背景与核心变化
二、新旧规则对比
改革前 | 改革后 |
申请人仅需简单说明情况(如网页截图),举证责任由注册人承担。 | 申请人须提交三类核心证据,举证成本显著提升。 |
无量化要求,易被恶意利用。 |
1. 网络检索证 据覆盖百度、淘宝、微信等至少3个平台,各提供自首页起连续5页搜索结果截图(含时间戳)。 2. 实地调查记录 走访注册人经营场所、商超等,附照片及商家未销售声明。 3. 注册人资质证明 企业信用公示信息、经营范围证明等。 含调查方法、证据清单、结论分析。 |
三、法律依据与改革动因
1. 法律依据
《商标法》第49条规定,连续三年未使用且无正当理由的商标可被撤销。
《商标法实施条例》第66条规定,申请人需“说明有关情况”,现在的实务操作进一步细化至“提交调查报告及证据”。
2. 改革背景
恶意撤三频发。某商标曾被恶意申请撤销60余次。
象征性举证泛滥。在改革前撤三申请人仅需提交低效证据(如PS截图)。
审查效率低下。大量无效申请延长审查周期。
1. 网络检索(耗时约2小时)
搜索引擎(百度、必应等)+电商平台(淘宝、京东等)+社交媒体(微信、微博等),各平台连续5页截图。
需包含时间戳,建议通过公证保全电子证据。
2. 实地取证(可委托第三方机构)
拍摄注册人经营场所现状(如空置)、收集商超“未销售”声明。
3. 企业信息核查
国家企业信用报告,证明注册人经营范围与商标核定商品/服务不符。
1. 对撤三申请人的影响
成本增加约2000-3000元(含公证费),建议委托专业代理机构进行操作。成功率预计下降40%,但合规申请通过率将提升。
2. 对注册人的影响
定期留存使用证据(如销售合同、发票、广告投放记录),提前做好防止被撤三的准备。商标是授权他人使用的,建议及时备案商标许可,向公众释明商标使用情况,增加撤三申请难度。
3. 对行业生态的影响
收紧撤三申请举证要求可以有效抑制恶意的撤三申请,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撤三申请一张纸商标权人准备使用证据“跑断腿”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,进一步提高商标资源利用率。
同时,对商标代理机构而言,必然会增加对代理机构专业化的需求,证据链制作会成为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的核心竞争力,撤三的商标代理将向更加专业的深水区发展,使代理行业从单纯的卷价格向卷服务品质、专业能力的良好方向发展。
1. 申请人
提交撤三申请前规划好证据链,注重第三方报告(如行业协会数据)的公信力。
2. 注册人
建立商标使用档案,定期自查并更新使用记录。
3. 代理机构
熟悉新规量化标准,提供全流程证据收集与分析服务。
结语
商标“撤三”实操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商标管理从“宽松形式审查”转向“严格实质审查”。无论是申请人还是注册人,唯有紧跟政策、依托专业力量,方能在商标博弈中占据主动。
往期推进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