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律师在线】商标复审也能“断舍离”?“烧鹅佬”案教你如何破局!
一、部分驳回+部分通过?商标策略的“精妙平衡”
二、为何“烧鹅佬”能逆风翻盘?
国家知识产权局(国知局)依据《商标法》第十条第一款第(七)项(误导性标志)和第十一条第一款第(二)项(缺乏显著性商标),对申请商标作出差异化裁定:
❶ 放弃高风险类别。
主动放弃“野营场地设施”等易引发误认的服务,规避《商标法》第十条风险。
❷ 核心服务符合显著性。
在“自助餐厅”等服务上,“烧鹅佬”为臆造词汇,未直接描述服务内容,符合《商标法》第十一条要求。
❸ 在先权利加持。
申请人已持有第43类同名商标(第26209034号),强化了复审服务的关联性与合理性。
三、企业如何复制“烧鹅佬”的成功?
❶ 动态调整申请范围。
若部分商品或服务易被驳回,可主动放弃或拆分指定商品或服务,避免“一损俱损”的情况。
❷ 强化核心类别证据。
针对重点服务提供使用证明(如菜单、门店照片、销售合同、发票等),增强显著性主张。
❸ 活用“在先权利”。
已有注册商标可作背书,降低新申请被驳回风险。
❹ 关注审查标准变化。
现如今,商标审查更注重“商品、服务与标志的关联性”,盲目跨类申请、扩大申请风险加剧。
四、遭遇部分驳回,如何高效应对?
❶ 快速响应。
收到驳回通知后,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分析驳回理由,评估是否调整申请范围,制定对应方针。
❷ 利用复审程序。
如本案申请人通过复审部分成功,避免重新申请的时间成本。
❸ 针对性主张。
对保留的类别补充使用证据,如广告投放、销售证据、客户评价等。
五、商标博弈,胜在“精准”而非“量多”
“烧鹅佬”案证明,商标注册不是“越多越好”,而是“越准越强”。企业需结合业务实际,动态优化申请策略,方能在合规中抢占品牌高地。
创建时间:2025年2月11日 10:43
넶浏览量:0